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是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开展粮食节约行动”要求的具体部署,是推动实施反食品浪费法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力途径,必将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节粮减损的良好氛围,推动节粮行动迈向新台阶。
我国是世界上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工作,强调要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粮食损耗浪费,坚决刹住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当前,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全产业链节粮减损的任务仍相当繁重。
在这样的严峻趋势下,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具有多重重大意义。经济层面上,节约是另一种方式的“增产”,节粮减损相当于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实现“无地增产”,使粮食供给更加充足,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加法”。生态层面上,减损就是增产,节粮减损可以减少粮食生产需要的水、土、肥、药、种等要素的投入,还能保护生态、减排降碳,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为资源环境负担做“减法”。社会层面上,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粮行动具有强烈的社会影响和牵动效应,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抓手。
要构建全链条减损体系,强化综合施策。要瞄准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各环节,综合施策配套衔接;要从生产源头管控、储运环节减损、加工利用水平提升、餐饮消费遏制等方面作出系统安排,构建“产储运加消”全链条减损体系。尤其是在人人都涉及的消费环节,要开展消费理念引导,坚决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让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要突出创新硬支撑,强化技术减损。一方面,要大力推动节粮减损生产技术支撑、储运减损关键技术提质升级,推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提档升级;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粮食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水平,推广应用节粮减损新技术,使节粮减损工作从“软要求”向“硬支撑”转变。
要开展常态化管理监督,强化执行落地。要使节粮减损工作落实落细落地,各地区各部门既要将节粮减损工作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坚持党政同责,又要完善制度标准,构建符合节粮减损要求、促进粮食节约的粮食全产业链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既要建立调查评估机制,建立全链条粮食损失浪费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开展数据汇总和分析评估,又要加强监督管理,建立部门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相结合的监管体系,持续开展常态化监管。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节粮减损,重在行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节粮减损是全社会的共同关切,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让我们一起从点滴做起,克勤克俭,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共同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更好地夯实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