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如今,在杨凌示范区特色制种基地逐渐壮大,已成为许多职业农民增收的“黄金产业”。
盛夏时节,陕西省劳动模范、职业农民王中来的大棚里硕果累累,这些果实不是普通食用的果蔬,而是未来的。
在大片的冬瓜种植区,王中来气喘吁吁地放下双手捧着的大冬瓜,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说:“咱们这个园区全都是‘搞制种’的,农民来这里边学技术边赚钱,能赚大钱。”
王中来口中提到的园区,是他与番茄育种专家王建人联手成立的杨凌双模农业有限责任的种植基地。记者在该园区看到,******冬瓜挂满藤架、叶酸长势旺盛、新品种西红柿串串通红……
这里种植的农作物,几乎都是没听过的品种,更谈不上见过、品尝过了。“我们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及全国多个农科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他们研究的新品种,将在这个园区呈现,这里确切地说更像是种子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的‘中试环节’。”王中来说。
在其中一个大棚里,来自旬阳市棕溪镇的童开英正在管理甜瓜种苗。她和丈夫承包的棚里除了甜瓜制种外,还在进行茄子制种。
“我之前也做过农业,缺乏技术和经验,总是感觉力不从心。这里提供种子、教技术、包销售,只要种子质量合格,就没有啥风险。”童开英说。
据童开英介绍,尽管是年搞制种,但是种植的甜瓜种苗一亩地也能收入七八千元左右。为了让更多农户从事“制种”工作,园区给农民实行“先挣钱、后付费、拎包入驻”的方式,为更多农民发展农业提供便利条件。
“通过咱们这种模式,经过培训,完全掌握技术后,一亩地高能收入3~4万块钱。现在园区吸引了安康、渭南、宝鸡以及杨凌本地的种植户入园合作。”王中来说。
目前,该园区已经形成了以专家院校为技术引领,企业为龙头,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个体户为支撑的制种产业链。
“接下来,我们将依靠农业院校的科技资源给我们的制种经验和杨凌的平台,辐射带动西北地区更多农民致富,并通过杨凌自贸片区优势,让更多中国良种走出国门,把制种产业做大做强。”王中来说。
(据杨凌发布)